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

青川甘發現之旅 Day14 巴丹吉林沙漠

巴丹吉林沙漠為阿拉善沙漠的主體,為中國第二大沙漠,面積約5.2萬平方公里,規模屬於沙海(sand sea)等級,第一和第三分別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和騰格里沙漠。抵達目的地之前,要先穿越一片大荒漠眼,荒漠上零星分布的低矮小草和電線桿,偶爾看見駱駝群,以及一些防風定沙工法,通過檢查哨後,公路直直穿越沙漠,看似沒有盡頭,如果把人不小心在這荒漠走失,應該很難活著出來。就在這景色單一的荒漠行駛約三個小時,才抵達巴丹吉林沙漠地質公園的入口,再穿越沙漠40分鐘才到湖泊畔。

圖 巴丹湖


圖 巴丹湖

巴丹吉林沙漠屬於流動性沙丘,也就是自由沙丘,相較於世界其他沙漠,具有以下五大特色:

  1. 古文化遺存,陶片、石器,遊牧民族的工具,遊牧業起源地,沙漠中還有一座乾隆年間興建的巴丹吉林廟。
  2. 沙漠中有110個湖泊,絕大多數是鹹水湖,最大的諾爾圖湖,面積,最大水深16公尺,從湖畔沈積物判斷,過去湖泊比現在大。
  3. 有泉水湧出,並且在湖畔或湖心形成鈣華。
  4. 沙山高大,經過測量最大沙山435 - 450公尺。
  5. 鳴沙,沙子在流動過程會發出聲音,需要要在較純潔的砂子才會發生。

巴丹吉林沙漠的特殊性,引起許多科學家的好奇,組成探險隊進入調查,蘭州大學王老師曾經十天徒步穿越巴丹吉林沙漠,超猛的,並且完成許多科學調查。其中一個有趣的科學問題:為什麼這裡的沙山那麼高?目前有四種解釋:

  1. 2004年在Nature 發表的一篇文章,認為地下水帶來的碳酸鈣,固結這些沙山,該理論打破傳統沙丘研究的理論,不太被接受。
  2. 此處盛行風向西風或西北風,遇到高聳的山峰時擾動氣流產生,將砂送到沙山的頂部。
  3. 過去氣候較潮濕,灌木發育土壤,形成鈣積層,有助於固結沙山。
  4. 沙山底下可能有基岩,但是只能解釋部分沙山,王老師調查從沙山頂部往下挖30-40公尺仍未見基岩
  5. 另外,王老師也提出有趣的觀察點,湖泊大,沙山就大,但是機制為何仍未知,仍待進一步的研究,有趣的事,這似乎印證「湖泊是沙漠的母親」。

圖 大沙丘

圖 大沙丘

另一個科學問題,巴丹吉林沙漠那麼多湖泊湖泊的水從哪裡來?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:

  1. 從青藏高原的融雪入滲,經過地幔再回到沙漠,此說法太過神奇,暫不考慮。
  2. 降雨貢獻,附近的高山海報約2000公尺,雨量略大於100毫米,但這裡的潛在蒸發散量超過1000毫米,湖水應該很快都蒸發光,且鄰近山地地質為花崗岩,應該不會形成鈣華。
  3. 過去氣候較潮濕時所遺留下的湖泊退,但無法解釋為何有淡水湖,且有些湖泊新生的,且逐漸擴大。
  4. 來自區域深層60公尺的地下水,因泉水的溫度穩定,推測可能來自東南和東方,但目前仍無證據能證明。

此外,巴丹吉林沙漠生物種類多,植物如沙藻,依靠地下水。此處也可發現芒硝礦物,十水合硫酸鈉的俗稱,可作為中藥和工業用途,因為過去巴丹吉林沙漠是個湖盆,氣候潮濕時,雨水將兩岸物質溶解帶到湖盆,氣象變得乾冷時,年均溫介於-3到-7度之間,就會結晶成硭芒硝。
此外,這裡可以明顯看出許多相連的新月丘,迎風面較平緩,滑落面較陡峭,坡度介於28-33度,小沙丘一天可以移動數十公尺,大型沙丘移動很慢。這裡新月丘的波長和高度之間呈現10:1的比例,穩定地重複排列。也可觀察到沙波痕(sand ripple)整齊的排列,也呈現出一邊緩,一邊陡的型態,且表面顆粒較粗,主要因為紊流(turbulent flow)造成。
當上課一結束,同學們便衝向附近那座200公尺高的沙山,沙山本來是非常平滑,當人走過去,就會留下明顯的足跡,有人就在沙山上畫出愛心等圖案,有人則奮力網上爬,希望能夠爬到沙山的頂峰。鬆軟的沙山爬起來非常費力,爬一步往下滑半步,最好踩著前人的腳步往上爬。我就爬到脊線的位置,可以俯瞰兩側的湖泊,抬頭看看遠處沙山脊線小小人影,非常有意思,爬下沙丘就很輕鬆,用雪地下坡的步伐,腳跟先著地踩下去,就可以一下子從沙山上溜下來。

 
圖 外圍小規模新月丘

圖 沙漠景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