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

青川甘發現之旅 Day10 和政古生物化石館

今日考察點為甘肅臨夏市的和政古生物化石館,臨夏市附近出土許多新生代哺乳內的化石,從晚漸新世的巨犀動物化石群,中中新世的鏟齒象動物化石群,晚中新世的三趾馬動物化石群,一直到更新世真馬動物化石群的哺乳類,哺乳類化石非常豐富,有古動物的伊甸園之稱。臨夏盆地最具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便是和政羊、三趾馬、鏟齒象。早期許多的哺乳類的體型都非常巨大且奇特,例如巨犀是一種巨大、沒有角的犀牛,身高可達三公尺,以及巨豬、巨鬣狗,比較奇特就是鏟齒象,其嘴巴下顎特別長,可來刮起地表食物進食。

圖 和政羊



古生物的演化則與當地氣候環境變遷息息相關,例如新生代早期臨夏盆地能夠接收到來自印度洋的水氣,氣候溫暖潮濕,適合鏟齒象和巨犀生活,但在5500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,青藏高原開始隆起,逐漸將印度洋的水氣阻隔,使得臨夏盆地氣候逐漸變得乾燥,再加上冰期的變化,導致古生物逐漸滅絕。

臨夏盆地化石群最特別的是所有化石都匯聚在一起,也就是不同動物化石很緊密的靠在一起,這個現象十分特別,認為可能是因為片流的水流將所有化石沖到谷地中堆積,但是為何生物會在同時間大量死亡?是因為洪水事件?另外,又為何會有一個谷地匯聚許多化石,卻沒有累積相當的泥砂或礫石?目前模式似乎無法完全解釋所見的現象,感覺還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,值得再深入探討。

另外,臨夏盆地也發現的批毛犀化石,批毛犀適合生長在寒冷的環境,分布受到氣候冷暖變化影響,範圍幾乎遍布歐亞大陸(北緯33-72度),因此,批毛犀化石的分布可作為古氣候變遷的重要指引。2011年中國科學院所領導的研究團隊,在西藏發現已知最早的批毛犀化石,推翻冰期動物起源於北極圈的假說,證明西藏高原為批毛犀發源的核心,該研究發表在科學期刊。

圖 三指馬

圖 鏟齒象

圖 政古生物化石現地剖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