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

青川甘發現之旅 Day12 青海湖

循化年雨量300-400毫米,這幾天就下超過100毫米雨量。很多地方都淹水,道路也因落石而中斷,只能放棄喇家遺址,直接前往青海湖。青海湖為中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,位於祈連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構造陷落盆地,水域面積約4500平方公里(比南投縣略大一些),平均水深約21公尺。

圖 青海湖子湖泊 - 洱海
我們首先到青海湖東側的子湖 - 耳海,耳海面積約8平方公里,即便只是青海湖的子湖泊,對我們來說已經非常遼闊、壯觀。比較可惜當地環境管理不太好,雖然有用圍籬將遊客隔絕於湖畔,但部分地區仍可見到當地人收費讓遊客進入湖畔,且湖畔垃圾頗多,當地人也沒有協助清理收拾,比較讓人受不了的是,馬路邊因隨意停車,經過的車輛就狂按喇叭,非常煞風景。好在,鏡頭可以避開垃圾,也不會記錄噪音,還是可以記錄美麗的湖景。



圖 青海湖子湖泊 - 洱海

拍完照後,沿著耳海往北走,路邊兩側都市許多大型的沙丘,王老師說「湖泊是沙丘的母親」,因為湖泊退縮後留下大量的裸露的灘地,青海湖主要風向為西風,將裸露的灘地的吹往青海湖的東側堆積,形成壯麗的沙丘地景。
接著我們來到青海湖東岸的一處土壤剖面,剖面的上層堆積約120公分的淺黃色的黃土,下層則是由片狀礫石堆積。王老師讓學生們去測量片狀礫石的位態(大陸稱產狀),果然沒有學生會用傾斜移測量位態,只好重新再教一次。測量出來的結果發現,片狀礫石呈現覆瓦構造(大陸稱疊瓦構造),傾向指向西邊,代表此沉積物的沉積動力來源為由西向東,表示動力來自於西方的青海湖,而非來自東側山坡的河流作用。事實上,湖泊與海岸的動力和沉積型態有許多相似之處,湖泊也波浪和沿岸流,只缺少潮汐,湖泊與海岸都會在近岸推積出覆瓦構造,也會有波痕(ripple)與交錯層(cross bedding),也會有沿岸漂沙,形成提壩,隔絕子湖泊和青海湖,而我們所在的剖面正好是一道湖堤,而青海湖周圍共有九道湖堤,根據王老師定年的結果,湖提的堆積年代老於3萬年前,而湖提的比目前湖面高出約50公尺,說明在約3萬年前,青海湖的水面比現今高出約50公尺,湖面的面積必然比現在大得許多。

 
圖 湖堤沉積物說明當時動力條件

圖 青海湖東側的沙丘-湖泊是沙丘的母親